5月10日中午,前往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的麻琴和其他乘客一样,打算用速食面解决自己的午餐。撕开随身携带的“小圆筒”外膜,依次打开拉面外包装,挤进浓缩牛肉汤,放进碧绿的蒜苗与香菜,盖上盖,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冲泡好。打开盖,再撒上红红的辣椒油与美味的香醋,瞬间散发出正宗的青海拉面味,同行的旅客纷纷投来新奇的目光。
“现在还可以这样吃拉面,多方便,盒子设计得也很精美。”对面的乘客夸赞,麻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的确,对于经常出差在外的她而言,能在旅途中吃上一口家乡面,暖心又暖胃。简简单单的一碗方便拉面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青海拉面人在奔小康的路上敢于拼搏和创新的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怀揣致富梦想的青海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高原,走出青海,把拉面美味送到了全国人民的舌尖上,也让全国人民了解了青海、感知了青海。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达到18.7万人,开办拉面店3.1万家。其中,有五百多家拉面店开到了国外。“拉面经济”蓬勃发展,不仅帮助各族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也为促进“拉面经济”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城市进步、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青海拉面已经成为引领群众脱贫的“致富面”、促进社会稳定的“和谐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质的“小康面”。
彼时,“艾麦尔”拉面品牌创始人何文清、韩浩也登上了前往首都的航班,打算去推介自家的新产品。“在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的交谈收获满满。”作为“面二代”,90后的何文清喜欢用社交媒体记录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的场景,每发一条朋友圈都会引来不少点赞留言。
2017年,何文清的老家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全国人口较少的民族自治县中率先“摘帽”。通过一碗面,循化县的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乡镇,再到整个自治县实现了整体脱贫。
作为致富带头拉面企业艾麦尔,拥有100家连锁店、6000家配料供货商,年产值超过3850万元的艾麦尔,已经成为循化县的知名企业,用短短几年时间开辟了自己的销路。
“感谢党、感谢好政策,敢想敢拼就会有好成绩。”何文清总说,自己和乡亲们能有现在的好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对创业青年的政策支持。几年前,何文清和搭档整合自己名下的几家店铺,创办了艾麦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注册了艾麦尔商标。随着拉面产业不断壮大,何文清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延伸产业链,让食客随时随地吃到可口的面?
打造一款高品质、非油炸的速食青海拉面,成了何文清的新目标。虽然从小就和拉面打交道,但制作速食面完全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事情。非油炸的面饼、牛肉面的灵魂汤底如何保证口感,熟牛肉配比、辣椒油、香醋的选材……从蓝白相间,格外清爽的外包装设计,到“小圆筒”内每一样小料包的真空包装、提示字样等细节,再到生产线调配、拓展销售渠道、扩充厂房等每个环节都倾注了何文清和团队的心血。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萃取技艺,把牛骨髓与香辛料通过设备压榨出精华后,浓缩至汤料包,口感稳定的同时,还原牛肉面的‘一清’。同时,将面皮用高温蒸汽蒸熟,迅速切成面条,机器快速烘干定型,打包让面条在简单冲泡的情况下,熟且筋道,让食客的味蕾瞬间得到极致满足。”何文清说。
前不久,可速食的新产品诞生,何文清和团队成员都很高兴。产品一上市,便供不应求。产品销量上去了,公司能解决的就业人数也随之上升。不仅如此,他还尝试直播带货,“艾麦尔”的拉面系列产品一天达成3300单交易。
速食面的成功,让何文清对未来满怀愿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青海拉面企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道路,用实际行动叫响‘青海拉面’品牌,让青海拉面香飘千万里。”